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记临洮县上营乡包家山村百合女人申韦娟
TUhjnbcbe - 2023/5/7 21:50:00

未到立秋时分,一场雨却让海拔多米的马衔山格外阴冷。雨雾缠绕着山头,山一座连着一座。

包家山村就在马衔山脚下,这里的庄户人家,被包裹在一座座望不见外面的大山中,梯田里生长的农作物,给高寒阴湿的马衔山添了些许颜色。山上的路蜿蜒盘旋,27年前,19岁的申韦娟骑着毛驴,从新添镇一路颠簸,嫁到了包家山村包应雄家。

那时的她,熟知山村的苦,但也憧憬着小日子的甜。一个忠厚老实的丈夫,四十亩田地,只要肯干,日子应该是殷实的……

悲凉的生命底色

凌晨四点,村庄还弥漫着夜色,申韦娟早已起身烧水、烙馍、煮一锅放着红枣、百合、花生的粥,再给丈夫照例煮两个补身子的鸡蛋,一家人的早饭早早地备好。给牛添上草料后,映着天色捏一块馍,她该下地干活了。

离她家最近的几块地要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上半个小时,最远的地块要走上一个小时。她几乎是村里起得最早的人,除草、上肥、犁地、喷药、背洋芋、挖*芪,地里永远有干不完的活,一干就是一天。陪她最多的,就是一把锹,两头牛。申韦娟瘦削的身影,在山间的路上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趟。这样的生活,在这个山坳里已经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年头……申韦娟像一个陀螺,被生活鞭笞着不能停,也不敢停下来。四年前,和往常一样去地里干活的丈夫突然因为剧烈的疼痛身体蜷缩成一团,几口血吐在地上,背起的洋芋撒了一地,申韦娟被吓得瘫在地里。更大的噩耗是兰大二院大夫作出的病情诊断:包应雄肝硬化引起内脏大出血,已到晚期,必须马上手术抢救,手术成功率很低。一字一句犹如晴天霹雳。签字的纸被眼泪打湿,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70岁的公公已经因为小儿子几年前外出打工生病身亡备受打击,他不能再失去儿子;孩子年龄尚小,他们不能没有父亲。签字的手在打颤,心更在颤抖,她像是跌入了无底的深渊。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丈夫满眼的放心不下:牵心如果自己倒下,这个家今后该怎么办?“你放心做手术,家里的事有我哩!”她故作笑意安慰丈夫。“用最好的药,要救他的命,钱我能想办法!”她焦急地恳求大夫。当得知手术成功的那一刻,神经紧绷医院的一个角落里大哭了一场。与死亡擦身而过,丈夫捡来一条命,但却要终身服药,不能干任何体力活。四处借来的十二万元治疗费,每个月四千多元的药费,要上学的孩子,四十亩要耕作的土地,年迈体弱需要照顾的公公,申韦娟欲哭无泪。几年前刚刚攒钱盖好了新房,一家人刚松了口气,才奔望着过好日子,生活的坎却一个接一个。申韦娟想起自己两年前车祸骨折的左臂和一块永远装进胳膊的钢板,觉得命运吝啬到似乎不给自己一点点喘息的机会。

压不垮的脊梁

丈夫回家后,申韦娟四处求医问药,中医的土方子很贵,她也愿意尝试;一个月去兰大二院开一次药,从包家山村到褚家寨子,再到县城,辗转几次班车,寒来暑往,四年来她没落下一次。她倔强地相信,只要自己悉心照料,丈夫一定能慢慢好起来。几味中药抓来要碾成细末再熬制,每一天,捣药罐的沉闷锤砸声和屋子里苦涩的中药味弥漫在家中,但对申韦娟来说,治病欠下的债、高昂的药费,繁杂的田间劳作让她真正感受到日子的苦味。那一年,她瘦了十多斤。也许,她可以抛下一家老小另寻出路;也许,她可以自怨自艾一蹶不振;也许,她可以任由债台高筑整日以泪洗面……只是这些,都不是这个普通农家妇女的选择。常说为母则刚,她也许说不出这样的话,却比谁都懂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沉,她是丈夫的妻子,是孩子的母亲,是这个命运多舛、摇摇欲坠的家庭唯一的希望。再苦再累,她都不会放弃。割麦子、挖洋芋、点豆子、种*芪,她一个人在地里刨营生。劳作之余,她开始盘算,对坡社这几年种百合,家家的光阴都好起来了,好些人家都买了楼房,买了车。驻村帮扶的干部来她家,她主动说起自己想种植百合的想法,但这个因学因病致贫的家,不但缺劳力,还缺资金。“我还年轻攒劲,地里的活我能扛住,只要能多种些百合,多下几年苦,日子慢慢就会好起来。”帮扶干部祁友萍为申韦娟家积极协调争取5万元的精准扶贫贴息贷款,并主动为她担保,不到10天就解决了资金难题。申韦娟把5万元贷款全部投入到百合上。白天给百合施肥,左胳膊吃不上力,她便把一袋子农家肥分成三份,一点点一趟趟往地里背。别人家喷一次药,她按照技术培训员的指导在百合生长期喷三次。晚上回家,还要在手机上学习百合的田间管理。第一次种植百合,她丝毫不敢懈怠。当满地的百合绿茵茵的苗子开出*灿灿的花,申韦娟的嘴角也挂上了笑容。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为丈夫报销了住院期间的近5万元费用,乡镇卫生院为他们办理了门诊慢病卡,每年节省医药支出多元,还有生源地助学贷款等扶贫*策极大地减轻了他们一家的负担。有了*策的扶助,勤劳的申韦娟更是多了几分信心。丈夫的身体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慢慢好转,开三轮车、除草,这些轻活也能帮上手。这个在农村长大没上过锅灶的男人,还学会了擀面,学会了烙馍。他嘴里说不出,心里却对忙里忙外、又黑又瘦的妻子充满了心疼和愧疚。他们的日子没有海誓山盟,却在一天天的重复忙碌辛劳中,上演着不离不弃的最好诠释。三年长成一茬百合,一个个又白又大的百合从泥土中被挖出来,沉甸甸的,让人欢喜。一亩百合卖出多元,当沾满泥巴的手握着一沓沓钱,当还清了丈夫看病借下亲戚们的欠账,当邻居们熙熙攘攘地来她家说也要学着种百合,申韦娟笑了,眼泪却顺着早已不再年轻的面庞流下。年,申韦娟家的百合卖了8万元,加上4亩*参、10亩*芪的收入,总共收入了12万元,这是申韦娟记忆中家里收入最多的一年。第二年,临洮县实施了产业奖补*策,为申韦娟家发放补助资金元,百合种植面积发展到18亩。

怒放的生命色彩

年的夏天,在包家山村村部里,笑声不断。申韦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全票通过被选举为村上的妇联主席。“韦娟家的百合长得最好,又大又白,她还给姊妹们教着种百合,不选她选谁。”“中央电视台都采访咱们的申韦娟,她当妇联主席我们服气得很。”“她屋里屋外是‘一把手’,给男人看病不惜疼钱,还主动脱贫,是个攒劲婆娘!”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欢笑声中,新当选的申韦娟被大伙夸得脸上泛起红晕。当上妇联主席的申韦娟,从自己种百合看到了希望,她开始动员村里的群众多种百合。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不会种、愁销路都是大伙儿的顾虑。她和村“两委”把村里的情况反映到乡上,上营乡*府积极牵线搭桥,让村里的百合种植大户与中铺雪源金正百合有限公司签了收购协议,使村里种植户的百合销售一空。村民们很快打消了顾虑,从原来种植小麦、马铃薯逐渐向种植百合转变。贫困户陈国琴家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两番。想起刚开始申韦娟来家中劝说,还手把手地给她教选种、籽种的消*、上农家肥,陈国琴有说不出的感激。申韦娟从丈夫生病那年第一次种下四亩百合,四年间,当初的种植新手,如今已经给村里的种植户当起了“技术员”。利用村民大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给村民培训,申韦娟所在的上包家社几乎家家种起了百合。为了带动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申韦娟产生了成立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想法。在上营乡*府的支持下,包家山村注册成立了“临洮县金德百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又通过申请的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世行项目扶持资金万元,在包家山村建成吨的百合冷库1座,吸纳61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如今,全村多户群众种植百合多亩,实现销售总额多万元,74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在大家的努力下,包家山村不仅修通了水泥路,并于年顺利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实现了整村脱贫。申韦娟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她获得的一摞奖状,“全市巾帼建功标兵”“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大红的奖状是她付出和收获的印证。还有一个临洮县“最美家庭奖”装在玻璃框内,被擦得一尘不染。她是全村第一个捧回“最美家庭奖”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在四邻八方的妇女中传成佳话。今年,又有5户家庭大门上挂上了县上奖励的“最美家庭”牌匾。“韦娟当上妇联主席后,我们也互相攀比,比谁家环境干净、比谁把老人更孝顺、比谁勤快能干发展产业。我们包家山村家家户户都要争当‘最美家庭’,挂上县里发的牌匾,脸上格外有光!”在申韦娟家串门的张玉琴快人快语。当选村妇联主席才一年多的申韦娟,其实是一名“老*员”。27年前嫁给包应雄当新娘子的那一年,她就在公公的支持下递交了入*申请书。她的公公是包家山村的老支书,也是一名老*员。“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跟着*走,有*的好*策,才有咱庄农人的好日子。”这是老人家常挂在嘴边的话,申韦娟记忆犹新,也比旁人有更多的感触。街坊包春成出车祸,她第一个带头从本就拮据的收入中挪腾出元拿去救急;村里动员种植百合,她毫不保留地把经验技术教给乡邻;一个人顶着家里家外的大事小事,可她家的庭院被收拾得井井有条,院子里开满了牡丹芍药。大女儿在*和田有了一份协警的工作,当年为了减轻家里负担早早工作的她,把母亲的不易和坚强都记在心里。她在千里之外给母亲发来信息:“妈,大专自考第一年两科全部顺利通过,入*申请书已上交单位,我成了预备*员。”懂事的女儿让她很是欣慰。今年雨水充沛,地里的百合长势喜人,一片耀眼的金*开满马衔山脚下。地头上,申韦娟的身影不再孤单,丈夫提着做好的饭菜赶来,两人坐在田埂上,有说有笑。“啥花白?啥花*?啥花开得满园香?玉簪白,金簪*,丹桂花开满园香。什么花开火红样……”许久不再唱曲的申韦娟,顶着草帽,包着头巾,在地里给丈夫唱起了秦腔,这一幕在包应雄的心里熟悉而又陌生。当年,19岁的申韦娟是新添镇秦剧团的“台柱子”,扮着戏装唱花旦的她格外俊俏。嫁给他后,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在念书,母亲身体单薄,地多人少,她再没有登过台。一晃30年快过去了,《火焰驹》的曲段依然熟悉,唱曲的人却早已刻上了岁月的印痕,不再年轻的嗓音悠悠地飘过马衔山,有生活的苦,也浸透着努力过后的甜。包家山村的土地,除了夏天农作物的那些绿,就剩下西北乡村单调而沉闷的土*。株株百合,却生根发芽,向阳而生,在骄阳下愈发肆意地生长,长出一片炫目的生命色彩。纤细的植株笔直地站立在田间临风沐雨,根须深深地扎入土地,用力地汲取着干涸的土地里并不充足的水分,结出最甘甜温润的果,在泥土中依然洁白如玉。这株株百合花,更像是种下它们的女人,在贫瘠的日子中,怒放出自己的生命色彩。

采访手记:

采访间隙,说起曾经唱秦腔的事,申韦娟哭红的眼睛多了几分亮光,她拿来一个老式的玻璃相框,给我们看扮着戏装的她。翘着兰花指、身着艳丽戏服的年轻女子和眼前这个已经四十多岁的农家妇女判若两人。如今,她的一双手干瘦,跳起几根青筋,关节粗大,手指也弯曲变了形,让人心里猛然酸楚。一个女人,四十亩土地的劳作,一家人唯一的劳力。一双手,在贫瘠的土地上,刨出一家人的营生;也是这双手,将丈夫从死亡线上拉回,悉心照料不言放弃。不等、不靠、不要,治病、还债、脱贫,领着村上的人奔好日子,她一步一步走得艰辛,但从未停止。生于贫瘠之地、偏僻之乡是她无法选择的宿命,但辛勤耕作,勇于面对磨难,不向命运屈服是她坚定的选择。申韦娟,一个生在贫瘠乡村,面朝*土背朝天,围着灶台操持营生的女人,其生活的全部,除了一家老小,就是田间劳作。她从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丈夫举债治病,到辛勤劳作主动脱贫、被全票通过推选为村妇联主任,带着乡亲种百合、奔富路。她荣获了“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入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的评选,她的故事被《中国力量》栏目组拍摄讲述。申韦娟的故事普通而平凡,但却让人由衷地生出敬意。对生病丈夫的不离不弃,是她可贵的品格;我有一双手,我也要脱贫,是她不屈的精神。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农村正需要有更多的“申韦娟们”走在前列,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召带动更多的群众。贫困并不可怕,只要踏实勤奋,致富奔小康的路会越走越宽!

来源

临洮*建

编辑

马星

责编

赵建民杨阳

编审

谭明强

总编

边国鹏

1
查看完整版本: 记临洮县上营乡包家山村百合女人申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