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文化广州范是什么范
TUhjnbcbe - 2023/5/27 21:26:00
寻常型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24592.html

■编者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凝聚和体现着广州开放、包容、务实和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今天开幕的广州文交会,将以百场精彩展演掀起一场文化盛宴。以文化为灵魂雕琢城市,广州如何绽放千年古城的现代新魅力?今天,《南方日报·广州观察》推出“抢抓大机遇焕发新活力之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专题报道,盘点广州文化家底,聚焦文化新活力,思辨文化新未来,敬请垂注。

统筹策划:南方日报记者冯艳丹

麻石街小巷里一间具有文艺气息的咖啡馆,楼上就是揭窗晾衣烟火气十足的民宅。广州西关,永庆坊“文创街区”涌动着一股新旧交汇的城市文化气息。“广式生活”场景依然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展、肖邦钢琴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盛典……随着广州文交会的盛大开幕,广州将亮出一张张新的“文化名片”,城市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引领人文湾区文化中心城市建设。

日前印发的《广州市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全力打造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和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为此,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书记、局长刘瑜梅创新性地将目标细分为五个城市范例: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城市范例,对外文化交流门户的城市范例,文艺繁荣兴盛的城市范例,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市范例和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城市范例。

这是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发出的最强音,也是广州建设国际文化中心的方向和路径。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冯艳丹刘丹颖摄影:南方日报记者董天健吴伟洪肖雄

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城市范例

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日前,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广州展区的艺术家代表走进荔湾西关。从永庆坊出发,艺术家们沿骑楼街漫步至岁月邮局,驻足在銮舆堂前;迈进岭南园林风格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听听西关粤曲粤韵,艺术家们沉醉其间。

“每走一步都有惊喜。”广东籍油画家司徒维能30年前赴美,常用画笔描摹心中的思乡情结。走在曾经熟悉的老街区,他大赞城市老建筑“修旧如旧”做得好。

一年来,永庆坊“活了”,而且一砖一墙都保留了原先的风格特色。旧街邻、新创客,在这片建筑群内共同生活。一年后,永庆坊“上新了”。第二期改造工程修缮活化面积是一期工程的10倍。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广州作为中华文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容器”,千百年来一直在发展、在成长。这是老城市的魅力,也是发展的新活力。

8月,比故宫还要“年长”的广州博物馆镇海楼首次在夜间亮灯。10月13日,镇海楼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与岳阳楼、*鹤楼等建立“朋友圈”。

包括镇海楼在内,广州目前有不可移动文物近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历史建筑共处。

宝贵的文物是讲好广州故事的源泉,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蕴。目前,广州正在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

方案提出,深入研究和挖掘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内涵,支持建设广州市(荔湾)岭南文化中心区,扩大岭南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辐射力。加快广州粤剧院建设,建设省级粤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粤剧振兴。支持设立以广州、佛山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州以实施岭南文化保护利用工程为抓手,打造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城市范例,包括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工程、岭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程等,广州还将建设省级粤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动粤剧振兴。

对外文化交流门户的城市范例

打造大湾区标志性文化品牌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要求支持弘扬以粤剧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彰显独特文化魅力。

恰逢粤剧申遗十周年,“南国红豆”粤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粤剧粤曲更是深深植根于三地老百姓生活中,它连着乡音、乡情、乡愁。”粤剧名家倪惠英表示。

从年初广府庙会粤港澳三地粤剧名家首次联袂同台演绎,到国庆前粤港澳大湾区粤剧名家重温嘱托,大湾区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实施引领人文湾区建设,广州的定位是构建湾区文化中心。为此,广州将创新人文湾区建设合作机制。推动建立穗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常态化机制,研究制定文化交流合作便利化*策,促进文化交融,共建人文湾区。

以引领人文湾区建设为动力,广州文化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

9月7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广州双展区同时开幕。这是被誉为“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的全国美展首次落地广州,展现了新时期广州在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美术实力与城市文化竞争力。

“广州是最早对外开放的门户,艺术观念引进和推广一向领风气之先。这次承办全国美展就给海外华人艺术家搭起了艺术交流的桥梁。”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鹏程认为,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两个展区落地广州,很好地发挥了广州作为湾区文化中心城市的牵头作用。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申遗联盟的牵头城市,广州发挥“盟主”主动性,联合26个城市积极搭建海丝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经国家文物局同意,广州已邀请香港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广州将与香港、澳门一道联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共同开展申遗。

此外,广州将和澳门共同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广州与各联盟城市共同开展遗产监测、档案建设等内容的培训及专题调研,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策划海丝文物全国巡回精品展,深化与国外海丝沿线城市、地区的文化交流研究。

文艺繁荣兴盛的城市范例

广州将成立文化发展集团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广州文艺界代表倪惠英、吴正丹登上“中华文化”彩车,她们身后是整个广州的文艺力量。

就在前不久启动的“文旅荟萃乐享广州——艺术名家走进生活”系列活动上,广州市文广旅局推出的百场惠民演出,全部由广州的文艺名家担纲主演。

作为城市中轴线上的文化地标、“世界十大歌剧院”之一的广州大剧院闪耀着广州文艺舞台的璀璨星光。原创舞剧《醒·狮》、歌剧《马可·波罗》、话剧《行在南国·周先生》等一批文艺精品从广州启航,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新时代必然是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实现小康后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今广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元,但是广州依旧在期盼文化高峰的出现。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化人才的汇集才会垒起文化的高原,才会有文化的高峰。”全国*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文联主席许钦松表示,广州的文化高原上不去,所以文化精品出现了断层。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为了有效整合广州地区各类文化资源,为湾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广州提出打造文艺繁荣兴盛的城市范例。

传承弘扬岭南优秀文化基因,深入实施文艺院团振兴提升计划和文艺精品工程,挖掘好保护好发展好以广东音乐、戏剧、美术、龙舟、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传统文化艺术,加大力度扶持影视、创意文化、动漫等文化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新时代岭南文艺新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广州要打造文艺新高地需要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方案提出,赋予广州省一级文化人才管理权限,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文化人才*策,协同湾区城市引进国际顶尖文化人才(团队)并推动交流共享。

为此,广州将实施“广聚英才计划”,健全人才*策体系,在入户、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特定激励措施。实施文艺名家大师引进扶持计划,大力培养青年文艺人才和文艺创新创业团队。

未来,广州将打造更多叫得响、传得开、记得住的文艺作品,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市范例

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试验区

9月4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广州番禺区是广州唯一入选的区域。

番禺旅游为何受到青睐?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售票景区(景点)接待人数排名前十位中,番禺的长隆旅游度假区、莲花山旅游区、广东科学中心和宝墨园分列第一、第四、第六和第九位。

视线回到老城区,第二届东南亚美食节正在北京路美食节举行,千年商都第一街人头攒动,成了广交会嘉宾的“打卡点”。

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2.23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9亿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连续四届当选亚太城市旅游振兴机构(TPO)会长城市。根据世界旅游和旅行者协会等权威机构排名,广州在“中国旅游目的地国际知名度”排名全国第三。

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方案提出,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建设国际文化中心。广州将建设高水平文商旅融合示范区,提升旅游便利化水平。积极争取南沙口岸邮轮外国旅客入境免签*策。推进落实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创新游艇进境担保方式。开通广州南沙—香港启德邮轮码头的多点挂靠业务,进一步探索实施邮轮旅游通关便利措施。争取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游业务试点。

为此,广州将实施文化改革创新工程,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市范例。

实施重点文旅项目示范工程。除了创建北京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实施沙河片区文化振兴计划等项目,还将依托广州画院、广州雕塑院、广州文研院,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打造文旅融合精品工程“广州文艺创作园”。

创新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机制。广州市级财*计划安排5亿元“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奖励扶持资金”促进广州市文化产业发展。

落实有利于文化企业的税收优惠*策,引进世界强文化类企业地区总部和全国30强文化企业总部及其研发基地、交易中心落户广州,培育“专、精、特、新”文化创意“小巨人”企业群。

常规工作持续推进,广州要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的“弯道超车”,必须从体制机制上入手。

广州提出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创新试验区。赋予试验区省一级文化管理权限,实施文化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文化发展*策环境,探索一批可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文化体制改革经验。努力实现城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以13%以上的速度增长,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广州市战略性支柱产业。

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城市范例

年实现每8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

10月13日下午,二沙岛海山街1号的大草坪上,一年一度的“二沙岛户外音乐季”在越秀区少年宫小云雀合唱团美妙的童声中开启,这是二沙岛户外音乐季与广州人相约的第十年。

衡量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公共服务就是一把尺子。近年来,广州推出旅游景区、旅游住宿服务、博物馆服务等文化旅游服务质量提升“1+9”计划,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公共服务好不好,基层文化场馆建设是关键。目前,广州全市累计建成公共图书馆个,全部实现通借通还、免费开放,建筑总面积达41万平方米,仅次于上海和深圳。其中,广州图书馆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以城市命名的单体面积最大的公共图书馆。

随着夜经济的兴起,广州率先推动全市首批11家博物馆夜间开放和延时开放,同步推出6条“夜游广州”精品旅游线路,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国内少见。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全市有博物馆62家,文化馆12个,街(镇)文化站个。如今,广州市常住人口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室内面积.78平方米。

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城市范例,广州不能满足于现有成绩,还必须自我加压。

“施工图”和“任务书”已经下发。继续推进广东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和广州“五馆一院”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成“图书馆之城”,到年实现每8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全部实现免费开放、通借通还。实施“博物馆倍增计划”,年底实现博物馆、纪念馆等达到座以上。广州还将出台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服务规范、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广州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实行“一区一品”,持续擦亮“广式服务”品牌。

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受益者,更是推进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泉。国庆期间,广州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艺嘉年华,每场演出上座率都在80%以上。

“广州的文化消费市场化运作程度很高,居民都自掏腰包买票看演出,广州永远都不缺人气。”刘瑜梅一句话道出了信心的来源,而这也恰恰是广州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基础,更是广州的活力所在。

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到年,广州将力争实现城市文明显著提升,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文化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岭南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彰显,对外交流门户作用充分发挥,城市文化综合实力与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大都市功能互促共进。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化广州范是什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