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编剧龙平平谈觉醒年代从红楼到红船,党
TUhjnbcbe - 2023/6/2 22:09:00
                            

编剧龙平平谈《觉醒年代》:从红楼到红船,*史可以平和地讲原创宋馥李经济观察报

龙平平用了一种平和的、客观公正的历史观来看问题,用百年大*的成熟思维来回望百年前的历史、来展现这些历史人物。

作者:宋馥李

封图:图虫创意

导读

最核心的人物陈独秀能不能写?能不能把陈独秀的历史贡献讲清楚?是从剧本酝酿时就折磨我的问题。

陈延年在选择理想和信念时,是最典型的、最极端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经历也比同时代的人丰富得多。

邓小平的思想启蒙,毫无疑问就是在法国,因为他15岁就到了法国,那时还是一个青少年,就认识到了资本主义文明,可以说好的坏的都深刻领略到了。一方面,他认识到资本主义文明是中国需要学习的;另一方面,他也亲身体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矛盾、不可克服的矛盾。

我觉得对待历史上的这些人物,也应该是一种温良的态度,你要包容他们,不必非要做个判断、安个标签,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

那是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中国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段:北洋。

这6年,主*中国的大总统先后有三人,总理和代总理走马灯式地换了10任以上,与此对应的是接连上演的袁世凯称帝、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南北战争、武人割据……干戈扰攘中,中国发生了三件大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建立。

今年上半年,现象级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全景式呈现了这6年纷繁复杂的*治风云和社会生态。在这部电视剧的编剧、*史专家龙平平看来,今天中国的一切,皆是从这6年衍生而来。

这6年,还发生了改变世界走向的两件大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确定的凡尔赛体系,架构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格局;而俄国十月革命,则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两件世界大事,直接催化和刺激了中国一股“觉醒”的力量,导引了一个思潮喷涌的时代,十几种社会主义传入中国:社会达尔文主义、无*府主义、工团主义……这些主义不仅仅有理论的传播,还有许多社会实验,但对解决中国的问题,都不灵。

所谓“觉醒”,必是一种思想的酝酿和传播,如何呈现一段“思想启蒙”的故事,电视剧《觉醒年代》以及同名小说,便围绕着一本刊物——《新青年》,以及一所大学——北京大学,展开了宏大而又精微的叙事。

龙平平认为,那个时代跟今天很像:大变局、大过渡、大迷茫、大浮躁,而那时的精英层的心态,大致和今天是想通的。

龙平平是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秘书长、第三编研部主任,现任中共文献研究会副秘书长、陈云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他长期从事邓小平思想、生平和*的当代文献的编辑研究工作。

除了《觉醒年代》,龙平平还参与了《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的创作,在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影《邓小平》等一系列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担纲编剧。

作为*史专家,龙平平试图在纷繁的历史场景中理出一条脉络:马克思主义如何传入中国?如何广为传播?如何凝聚了一批热血青年、并牵引了中国共产*的诞生。或者说,在嘉兴红船上成立的中国共产*,其思想的源头是在北大红楼。

我们和龙平平先生,进行了一番访谈。

*史专家、《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

再现陈独秀的历史地位

经济观察报: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文艺评论家李准评价说,《觉醒年代》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上实现了新的拓展和突破,立起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和播出效果的又一个新高地。您怎么看李准主席说的新的拓展和突破?

龙平平:以往来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都会引起不小的反响,其中总要有一些批评声音,例如常常会被批评说歪曲了历史或者刻意拔高一些人物。

这次呢,批评的声音相对很少,不是完全没有啊,是很少,这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说实话,李准先生能给出给这么高的评价,我受宠若惊。大概是是因为题材的难度太大,确实涉及了一系列敏感事件、敏感人物,有很多是没有完整定论的。

经济观察报:对历史人物和伟人的重新刻画,应该是《觉醒年代》引起重大反响的原因之一,您说的敏感事件和敏感人物的具体所指是什么?

龙平平:或许敏感并不准确,我们用复杂来形容吧,比如主要角色陈独秀,至今为止很难概括他的一生。而且对他的评价,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就拿我来说,我知道陈独秀是上中学的时候,那时虽然也学习*史,但不知道共产*的缔造者是谁,认为就是毛主席,直到学习*内的路线斗争,才知道陈独秀这个名字。

经济观察报:也就是说陈独秀是以反面人物被认识的?

龙平平:是啊,我这个年龄的人知道陈独秀,都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那时的陈独秀是个“坏人”,因为他才有了*内首次路线斗争、才有了机会主义错误。改革开放之后,这种认识才逐渐逐渐发生变化,到了今天,你能看到陈独秀的文集出版了、他曾写过的文章也能看到了,一些陈独秀的研究会、纪念馆也出现了,但出现归出现,却始终没有一个权威的定论。没有定论,要搞一个以他为主角的影视作品,那就难了。

之前,很多影视剧也出现过陈独秀的形象,但都不完全,甚至我认为有些方面是偏离历史事实的、是没有尊重历史的,很多是带着偏见的,没有把陈独秀真实的贡献呈现出来,总让人感觉陈独秀在*内不应该仅仅是那样一个地位。

不光是陈独秀,这部剧里的胡适、蔡元培,还有北洋*府的一众官员,诸如陆征祥、顾维钧、汪大燮,还有吴稚晖,这些历史上很复杂的人物,基本上没有上过荧幕、都没有鲜明的影视形象。

经济观察报:我印象中胡适的影视形象是有的,不过都不是重要角色。

龙平平:对,还没有一部影视剧把胡适作为重要角色。此外还有些青年人,例如张国焘、刘仁静、罗章龙、再包括傅斯年、罗家伦,段锡朋……等等,对建*之初的人物做一个完整的体现,过去有很多人都想搞。

经济观察报:不是没想到,而是太棘手。

龙平平:很多人想做这个事儿,甚至可以说,有几代人都想做这个事儿,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做成。

经济观察报:那主要原因是什么?

龙平平:这段历史太复杂,这些人物太复杂,很难把握,想得到一个多数人都能认同的结果,基本上做不到。所以,这是我理解李准先生能给出这个评价的涵义,李准先生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小组成立以来的重要成员,他曾是中央宣传部的文艺局局长,之后是文联副主席,年成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小组时,李准就是倡议者和重要成员,他知道这个剧的分量、也知道这个难度。

在这个剧的审查过程中,李准曾经多次鼓励我好好改。他说,这个剧一旦播出,必定会引起非常大的反响。那么说这个电视剧,从立项、到剧本审查、到拍摄、再到电视剧的审查、通过,按照相关的规定,走过了每一步、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经济观察报:也就是说,这部剧完整的、严谨地走完了每一个审查环节。

龙平平:是的,一步一步走了过来,而且每一步都有反复、都有修改。我作为编剧,从头到尾参与了整个过程,也算五味齐全了,这个一点也不夸张,从写剧本开始,到这个剧播完那一天,我的心始终是悬着的。

经济观察报:既然这么难,那《觉醒年代》最终能立项、拍摄和播出,是基于什么契机?

龙平平:应该说呢,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这里最核心的人物陈独秀能不能写?能不能把陈独秀的历史贡献讲清楚?是从剧本酝酿时就折磨我的问题。

我说的好时代,指的是十八大以后。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说,历史不会忘记,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具有留学经历的先进知识分子,同毛泽东等革命青年一道,大力宣传并积极促进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后来,他又多次谈*史,谈到陈独秀和李大钊的贡献。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先后三次视察北京大学,最近的一次是参观北大红楼。每一次他都对这一段历史中北大的作用,讲得非常充分。所以在这个氛围下,对陈独秀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应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在从立项、剧本审查、拍摄和修改,负责宣传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中宣部和文艺局领导、广电总局和重大办领导、中央电视总台领导以及北京、安徽的领导一直靠前指导,满腔热情地给予帮助、支持、鼓励。可以说,这个项目是中宣部直接策划和领导完成的。

第二个原因,和我个人的经历也有一定的关系。我是个专业的*史研究者,不是个专业的编剧,而且过去是经常参与审查电影电视剧的。那么,在这个题材上,在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度的把握上,我比专业编剧是有优势的。当然,编剧只是电视剧的第一个环节,更重要是我们有一个好的制作团队,好导演、好演员、好的制作集体。电视剧说到底是形象艺术,导演、演员、摄影、美术道具、服装等等在二度创作方面都有很多创新。比如大家喜欢的许多隐喻的画面,特别是陈独秀送别两个儿子去法国这样一些画面,都是导演的创新。这些我们都具备了。

就陈独秀来说,目前还都没办法做他的完整的传记,既然完整的历史不能呈现,那呈现他一部分历史可不可以呢?这便是这部剧酝酿时的出发点。《觉醒年代》只讲了年到年这6年间的历史,这6年的历史,非常适合用电视剧来展现,因为有《新青年》杂志这么个载体,围绕着《新青年》的这拨人,正好干了三件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建立。

上面这些原因,我觉的都是促成这部电视剧的因素,都不可或缺。可以说,那段历史是风云激荡的,有着复杂的各色人等,而这些人都是那个时代先知先觉的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这正好就是电视剧素材,想到这个就很兴奋。

经济观察报:兴奋在于什么呢?

龙平平:作为一个*史研究者,我有责任把这段*史讲清楚,而这段历史也一直没讲清楚。

以往关于建*题材的影视作品,大多以一大为叙事中心的。红船诞生了中国共产*,这是一个结果,那要问“红船”是从哪里来的?是不是需要讲清楚?这段历史不止是青年人不清楚,成年人不清楚,我们好多*的领导干部也不清楚,甚至很多搞*史研究的都不清楚。我们讲伟大的建*精神,是不是先要讲最早举起拳头的那两个人:南陈北李,相约建*。

以前讲建*这块时,一般主要讲李大钊,很少讲陈独秀和其他人,这就是片面之处。那么,这两个拳头是怎么举起来的,要有一个过程,那展现这个过程,就是这部电视剧的基本内容。更重要的,这是展现一段历史,要了解中国,要先了解这段历史;要了解中国共产*,那就要先了解*的先驱。没有这段历史来填充,是一个很大的缺陷,恰恰我们很多人——我不敢说这个比例——并不了解这段历史。

那么在电视剧播出前,我相信很多*的先驱的名字,我们的公众是陌生的,李汉俊、俞秀松、何孟雄、邓中夏、赵世炎、何叔衡、陈延年、陈乔年……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可这些人是中国共产*最早的*员啊,这些人用年轻的生命换取了今天,而我们都不知道他们,我觉的这不合理。

所以,我从写作开始就抱定这个概念,要了解*史就离不开北京大学,讲中国共产*的创立,上海石库门和嘉兴红船是结果,而北大红楼是源头,那么从红楼到红船,就是这部电视剧的基本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带着中央常委会去一大会址宣誓时,引用毛主席的话说那里是中国共产*的产床。这个比喻多好啊,那里是产床,是中国共产*的诞生地,那么我们再往前追溯,北大红楼就是婚房,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婚房。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前夕参观北大红楼时,也讲了话,他说要尊重历史事实,准确评价*史,学好用好*史。那么以《新青年》为载体,南陈北李,再加上胡适,以三个人的分和合为线索,可以把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呈现出来,展现中国共产*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电视剧再现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经济观察报:这个印象很深刻,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三个人,有着各自鲜明的个性,他们的思想变化展现得很充分,相互之间都有合作也有分歧,而且通过很多争论,来呈现这种思想的碰撞。

龙平平:陈独秀和李大钊一开场就争论,由争论而成为志同道合的同志,而陈独秀和胡适则是由合到分,陈独秀一开始把胡适爱的不行啊,觉得胡适是旷世奇才,后来他们却因为思想分歧,逐渐分道扬镳。

我在写作过程中就心潮澎湃,不但找到了这三个人三驾马车这条主线,还找到了陈独秀、陈延年和陈乔年父子三人这条线,这样就把电视剧立起来了。

经济观察报:陈独秀是这段历史的核心人物,也是本剧主角,演员于和伟对陈独秀的演绎,也是首次全面地刻画了这个人物,您怎么评价于和伟的表演?如何把握这个对中国共产*影响深远、但又极富争议的人物?

龙平平:我是在年全部完成剧本,之后和导演张永新关在红螺寺集中讨论剧本、一场戏一场戏地讨论,经常发生争论。对演员的选择,应该说是剧组的事,是导演提出了于和伟,首要原因是于和伟演过,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出演陈独秀了,再就是他的年龄和气质都相似,那时于和伟刚刚演完《*师联盟》里的曹操。

我之前不认识于和伟,但我看过于和伟在《历史的天空》里演的反派,那里他就演的很好。再看他的戏就是高希希拍的《三国》了,那里他演刘备,他既能演刘备、还能演曹操,这我就觉得太牛了。因为我是三国迷,《三国演义》看了不下十几遍,很多章节段落我都能背下来,坦率说我写这个剧本,《三国演义》也是参照物。

后来拍摄时我去探班,和于和伟一聊,也觉得于和伟素质很高、也非常敬业。播出那天,他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编剧龙平平谈觉醒年代从红楼到红船,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