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毕业的他放弃高薪工作,响应武宁‘艾才回乡’号召,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带领村民致富,发展村集体经济。年被省委组织部认定为‘新时代赣鄱先锋’。”9月23日,江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走进武宁县,在30名火炬手中,解说员这样介绍第三棒火炬手李星。
李星,武宁县船滩镇石坑村*支部书记,也是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浙江大学研究生学历。他学成归来,把在大城市学到的先进知识理念带回家乡,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在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乡村振兴等多方面为家乡作出突出贡献。
返乡创业“创”成村支书
李星,年出生于武宁县船滩镇石坑村。年,浙江大学动物营养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江苏南京的一家外资企业,从事猪饲料配方与开发工作,开始了在畜牧行业奋斗的历程,并出任公司高管。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李星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村娃蜕变为一名经验丰富、素质全面的企业经营者。年,李星从外企辞职,自己创办了生猪养殖企业。
虽然事业越做越大,但李星始终不忘家乡父老,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带回家乡、造福乡里。年,李星响应*和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回到家乡创业,并与石坑村委会合作,帮助解决贫困户就业等问题。
年底,石坑村“两委”换届,乡镇干部和乡亲们希望李星能回村竞选村*支部书记。当时作为武宁县“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名优才之一的他,怀着改变家乡面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此事答应了下来。年,李星高票当选为船滩镇石坑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10月,当选市人大代表。
一人返乡成“请人返乡”
从小在石坑村长大,李星对村里的情况“门儿清”。石坑村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离集镇10公里,距县城60多公里。交通不便,村容村貌差,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上任伊始,李星筹资修了两座桥,方便村民出行。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他一方面引进本村的能人、乡贤回村创业,成立种养企业,还帮助企业搭建了展示、沟通的平台。年,石坑村*支部被评选为全省乡村振兴模范*组织。为了争取更大的资金支持,李星又为村里争取到“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帮扶村。
李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带领村里*员干部,大力引进高附加值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帮助村民致富。积极号召在外青年回乡创业,发出《致石坑村在外有志青年的一封家书》,动员两位有志青年回村干事创业,丰富了石坑村的人才队伍。
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先后成立武宁县牧富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恒玖源科技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发展生态养殖与生态种植产业。当前,一家年养殖可达余头生猪的现代化养殖场已全面完工,今年仔猪已出栏余头,盈利余万元。已建成蔬菜大棚70亩,种植30亩竹荪、10亩蔬菜。带动本村50余人就业,间接带动就业人,并让70户村民户均年增收6万元。启动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并引入电子商务销售模式,推动石坑村茶叶、莲子、茶油等成为品质高、价格好、卖得出的高质量热销农产品,带动当地村民收入节节攀升。
产业“兴”也要乡风“兴”
村集体经济有了着落,如何能长期发展起来成了关键问题。为了拓宽思路创新发展,李星开始积极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由村委会出资翻修老礼堂、老旧小学,成立村办企业孵化园,将村级4家企业纳入其中,实现年租赁收入6万元。同时,努力打造“5G+数字乡村”石坑样板,通过可视化系统对农业基地进行统一调度管理。主动牵线恒玖源与南昌义箪稻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链接武汉和南昌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接本镇在外高端农产品公司,保障了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
乡村要振兴,乡风文明是“灵魂”。为推动村里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李星积极联系江西农业大学,由江西农业大学重点立项并派出精干力量组成三下乡支教队,在石坑村开展支教,启蒙石坑学子做守法、诚信、明理、向上、向善的人。挖掘运用好本地乡土人才,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发扬传承打鼓歌、打草鞋等省级非遗文化,组织*员群众弘扬传统美德,通过*员带动群众、群众自我管理,以家风带村风促乡风。同时,发动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助力石坑老龄工作,收到慈善捐赠7万元,修缮付氏祠堂,运用付氏太婆会弘扬“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的优良家风,倡导移风易俗社会新风尚。
(冯*辉九江日报全媒记者*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