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藏”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本意思是秋天收割谷物,冬天贮藏粮食。而中医所讲的秋收冬藏是指:秋季容易使人感到压抑,需要收敛情绪,保持心境平和、乐观淡然;冬季则应养精蓄锐、修生养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在秋冬季节运用食药同源的方法来培本固元的理论,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尤其是“参”。不止在我国,很多国家都以“参”为秋冬季养生保健良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常用于进补的人参、*参、西洋参有什么不同,看看您适合哪种?
科普专家:李芳莉
北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
1
人参
人参是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称为“百草之王”,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
补气药有很多,但人参是最突出的。比如患了大失血、大吐泻,或是很多重病、久病不愈的人,在正气欲脱的危险时刻,浓煎一碗人参汤,立刻灌下,便可以固住欲脱的元气,使患者转危为安。
适用条件:
日常生活中,如果感到乏力、疲倦、精力不够等都可以吃一点人参。
服用方法:
1
直接食用
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焖盖5分钟后即可服用。或是将整根人参装入瓶内用50°-60°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但由于每个人的耐受剂量不一样,在进服之前,可以少量试吃。一般来说,服用量是每天小于或等于3克(孕妇及儿童不宜食用)。
2
生脉饮
取人参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每天用水煎一服,连吃三服,服用两三天后就会感觉精神百倍,身体也不会再觉得酸懒了。
如果因为劳神过度,损伤了心气,出现心烦心慌、口干舌燥、四肢无力、动辄出汗、面色发白等情况,就可服用生脉饮来进行补养。
2
西洋参
西洋参最大的优点是补气养阴、润养五脏,无温燥上火之弊端,又称为“清凉参”“无火参”。
适用条件:
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气虚津亏,伴有阴虚内热等诸种证候,尤其是心脏病引起的烦躁、闷热、口渴等症状突出者。有些人一站起来就头晕,这大多是由于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想缓解这个症状,也可以服用一些西洋参。
西洋参不是人参,二者虽然外形比较类似,但作为中药使用来讲,是有很大区别的。简单来说,西洋参与人参功效上的区别在于,人参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补气,偏于养阴。
服用禁忌证
西洋参味甘偏凉,甘者令人中满腹胀,不可盲目、过量服用。尤其是体质偏寒者,如有阳虚、寒湿、外感诸证,感冒恶寒、痰湿内盛咯痰多、胃脘冷痛、腹胀腹泻等,不宜服用。
3
*参
与人参、西洋参相比,*参要默默无闻得多,因为它的补劲比较温和,医生们往往不会“重用”它。但在生活中,*参可是个地道的保健“家常参”,因为它补气兼能养血。
适用条件:
可用于各种气虚不足者,疲乏无力、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软、容易感冒的人、免疫力差的人都适合服用*参。
特别提示:
*参虽然性平,不燥不腻,但其甘补,若有实热之证不宜服用,若需使用也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应用。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参类都不能与藜芦、萝卜等同用,这样会降低参类功效的发挥。
本期话题讨论
你会选择“参”类进补吗?
欢迎来评论区
留言分享你的见解
文
景啸尘
编辑
李志鸣
校对
耿静
审核
叶冬